

为什么工作总是做不完?
为什么本周计划迟迟完不成?
为什么总是需要加班?
相信不少人被这几个问题困扰着,究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套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其实提升工作效率,只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习惯打腹稿,列提纲
动手做事前,先在脑海里把整个事情的框架步骤过一遍,这就是打腹稿。
做事不打腹稿就立即行动的人,看似执行力很强,实际上思路混乱,浪费的时间更多。
正确的做事方法,是先规划好大体的步骤,比如第一步做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再调配好资源,比如人力;接着再行动,并且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步骤。
如果觉得记性不好,打腹稿有困难,那就借助纸和笔,把步骤提纲写下来,然后对照着一步步去做。一开始花费的这点时间,能在后面给你节约一大把时间。
2. 做好时间管理
现在流行多任务处理。但多任务处理的真正内涵是指能在短时间里合理安排好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每件事都做得有条不紊。
提升工作效率的真谛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指合理利用时间。
比如现在需要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项工作。此时切记不要3项工作同时进行,而是先评估好每件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及资源,再做出最优的分配。
例如3项工作你评估下来,A需要花15分钟,B需要花40分钟,C需要花10分钟。但是在做B的时候,中途会有20分钟是等同事帮你找资料。这相当于多出来20分钟的盈余,那么就可以顺带把C做完,同时还能留10分钟时间给A。
所以此刻最优的解决方案是,先做B,然后在等待找资料的时间里先把C做完,接着再把A做完,等到资料找好后最后把B收尾。
3. 学会拆分节点
当目标过于复杂和庞大的时候,就试着把它拆分成一个个的小节点。
拆分的目的,是把本来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情,变成若干个你看了就知道该做什么的事情。
牢记:大目标是由若干个中目标组成,而中目标又是由若干个小目标组成。当这个思路运用娴熟之后,你就会发现任何事情都可以“拆”。
这是一个既降低难度又能提高效率的的好方法。
4. 做最小可行性验证
互联网创业里有个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的概念,指的是一开始做一个包含最基本功能的产品原型,然后进行不断的迭代和优化。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一步错而步步错的局面。
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件工作是由“多个重复模块”构成,你就可以拎出一个模块先测试它的可行性,然后再复制到其他模块。
比如搜集案例资料,搜集1个案例和搜集10个案例的方法论是一样的,不同只是在于具体信息有差异。
那么你可以先做好一个案例,然后去和领导验证方法论的正确性,这样将1个案例的搜集做到完美无缺,再复制到剩下的9个案例上去。而不是一口气把10个案例都做了,结果发现方法错了,导致10个要全部推翻重做。
职场上这种“可复制”的工作有很多,我们从最小、最简单的那一件开始做起,能节省不少时间。
5. 把最难的事情放在开头做
学知识要由易到难,做事情则要由难到易。
如果把最难的工作放在开头做,你会发现接下来的事情会越做越顺,心情也会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这个过程就像骑车下坡,一路酣畅淋漓。
可如果反过来,先做容易的再做难度大的,就会不断的遇到卡壳,每上一个台阶的难度都会打击自信心,这个过程就像推车上坡,一直在用力、一直在喘气。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大家在开始做事之前,先把最难的部分挑出来,集中精力和资源去攻克最大的难题。而这些难题通常不外乎以下几种:
1):理思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列大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时间计划怎么安排,具体落实到哪些结果上。
2):找原因——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原因没有找对,后面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空谈。
3):配资源——完成目标需要哪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等。很多时候事情做不好不是因为计划出了问题,而是资源配备没有到位所导致。所以一开始就要把所需的资源准备好,不要走一步看一步,出问题了又手忙脚乱。
6. 学会迅速复盘
复盘的意义是在于:对成功的经验再接再厉,对失败的错误不要再犯第二次。
总的来说,高效工作不是让你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工作,而是有效利用每一点精力,既不让自己太累,也不让自己太轻松,把身体看成是可再生资源,合理完成每一个时期的工作。

思睿认证
SIRIM CERTIFICATION
秉持专业、品质、诚信
只为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关注我们 持续带来干货资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SIRIM上海